美国秋红枫病害防治


美国秋红枫病害防治

文章插图

秋红枫新叶带红 , 春夏绿色 , 秋季火红 , 叶为手掌状 , 深裂 , 冠形椭圆 , 侧枝平展 , 适应土壤pH范围为5.5-7.8 , 种植范围广 , 是公园、小区、街道等场所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 。 现将近几年在管理养护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, 供读者参考 。
煤污病 煤污病 , 又称煤烟病 , 在美国红枫上发生不是很普遍 , 但近几年在大树上时有发生 , 这种病影响光合作用、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, 甚至引起死亡 。 其症状是在叶面、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 , 后扩大连片 , 使整个叶面、嫩梢上布满黑霉层 。 高温多湿、通风不良、蚜虫、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害虫发生多时 , 均加重发病 。 其防治方法如下:
植株种植不要过密 , 适当修剪 , 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 , 以降低湿度 , 切忌环境湿闷 。
植物休眠期喷施3-5波美度石硫合剂 , 消灭越冬病源 。
该病发生与分泌蜜露的昆虫关系密切 , 喷药防治蚜虫、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 。 适期喷用40%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%敌敌畏1500倍液 。
对于寄生菌引起的煤污病 , 可喷用代森铵500倍至800倍 , 灭菌丹400倍液喷雾防治 。
灰霉病 灰霉病一般发生在小苗育苗期 , 夏季育苗棚高温高湿植株生长过密、棚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、排水不畅、地面湿度过大、偏施氮肥、使用激素等 , 是造成灰霉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。
感病苗木多是苗床上的幼苗 , 可导致苗木嫩茎、嫩枝及叶片呈腐烂型坏死或全株死亡 。 苗床幼苗发病初期 , 病部组织呈浅褐色 , 水渍状软腐 , 后期溃烂多呈斑块状 , 在潮湿条件下 , 病斑表面可长出许多白色、密集排列的毛状物 , 转变成灰黑色或浅灰褐色 , 后期还可散发出许多灰黑色粉末(病原菌的分生孢子) 。 先是几株或十几株苗木发病形成发病中心 , 渐向周围发展 , 最后可形成直径约10厘米至20厘米的病区 。 病区内的幼苗从内向外逐渐全部死亡 。 移栽苗木开始多是单株发病 , 亦可向外扩展并形成发病中心 , 但一般仅引起几株或十余株苗木死亡 。 病菌发育的最适合温度为20℃至25℃ , 在4℃至32℃均能爆发 。
其防治方法如下:加强栽培管理 , 合理密植 , 勿偏施氮肥 ,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;避免大水漫灌 , 雨后及时排水 。
大棚要及时通风 , 控制好大棚内温湿度 。 及时清除病株、病叶、病果 。
【美国秋红枫病害防治】药剂防治 。 以预防为主 , 用50%的甲基托布津800倍至1000倍液 , 或25%多菌灵500倍至600倍液 , 亦可使用58%甲霜灵800倍液喷雾 , 还可使用50%速克宁1000倍至2000倍液 ,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 , 均匀喷雾 , 药剂应交替使用 , 每隔7天至10天防治一次 , 连续2次至3次 。 晴天可在上午10时前进行;阴雨天空气湿度高时 , 最好选用45%速克灵烟剂每亩1000克熏棚进行熏蒸防治 。

    推荐阅读